本帖最后由 红茶 于 2012-10-4 16:15 编辑
叶梓 随手拍的美好 曾举办中国首届IPHONE摄影双人展,卡图摄影教育中心CEO及摄影讲师
创作工具:手机
他一直强调“器材不重要,情绪更重要”。上他的摄影课,讲的第一个摄影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他说本来任何规矩就是都可以打破的。这不是离经叛道,是他一直坚持且不断推广的摄影理念,按他的话说,那是将工具简化以后对摄影本源的一种追求。
叶梓从初中开始玩相机,上大学时组织了摄影协会,规模达到1000人之多。对于摄影的执著热爱在工作之后也一直持续着,虽然在银行上班,但他还是会常常参加摄影比赛、发表摄影方面的文章、被邀请去讲摄影课程。三年前他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摄影培训机构,用自己的理念来推广摄影,现在也算小有名气。
去年年初,他与老婆一起举办了中国首届IPHONE摄影双人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宣扬他的摄影理念:器材不重要,情绪更重要。“到底怎么个不重要法?我想办个展览会很有说服力。那次摄影展所使用的拍摄器材虽然是人见人爱的iPhone,但毕竟是一个没有光圈、没有快门、没有任何控制功能的手机而已——我的iPhone甚至连镜头都被我磨得花花的,一塌糊涂。但这里展示出来的不只是摄影技巧,不只是拍摄软件,不只是一张张照片,更重要的是,它能展示出我们作为摄影人所具有的不一样的审美、欣赏和观察能力。一样的城市,一样的街道,我们总是陶醉在其中,而你可能什么都不曾看见。”他就是想用实际行动证明,用简单的拍照工具也能拍出比昂贵的单反更好看的东西。后来影展十分成功,很多家媒体都作了报道,连美国媒体都刊登了这条消息。
叶梓进一步总结:“许多人都对摄影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好的相机才能拍出好的照片。还有些人的摄影观念依旧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认为清楚就是好照片。拍得清楚、鲜艳、质感细腻当然好,但如果不能打动人的话就不算是好照片。摄影的价值不在器材上,而在情绪上。我们的作品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理解,这就是有价值的。”
为了摄影而跑遍全球并不是叶梓所欣赏的做法,他始终认为在每天的生活当中,就能发现美好的东西。在北京就能随手拍出平凡但漂亮的景色,不一定非要去海边小岛才拍得到浪漫的照片。
至于用手机拍照有何技巧,他笑言其实没有技巧。“当你拿手机拍摄的时候,多为抓拍,除了构图、光线、色彩三要素,其他的东西其实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人的脑子是有限的,当你下了很多工夫在如何操作相机的时候,注意力就会转移了。”
叶梓的老师曾教导他说,摄影是一种玄学,你通过一个极简单的形式,传递一种极复杂的情绪。所以叶梓在教学生摄影的时候会坚持“最重要的不是教会他用相机,而是要激发他去观察生活,对生活有自己的感悟,不管是热爱、还是纠结,我希望大家不是因为爱相机而爱摄影,而是因为爱生活而爱摄影。”
采访面对面
1.如果只旅行,不带相机不让拍摄,你会不会不习惯?
习惯,但不拍摄的话,回来我一定会写文章,我必须要表达。
2.现在拍摄用什么机器?
手机、徕卡M6、富士X100。
3. 喜欢传统还是数码?
喜欢传统摄影,但用数码更多,因为数码会传播得更快。
4.什么样的影像是专业的?
专业可能更多的是从职业化的角度去考虑,商业摄影、新闻摄影或是纪实摄影都有不同的专业标准,不能笼统地去谈。但艺术摄影没有必要讨论专业的问题,艺术是没有原则的,我们教的摄影就偏向艺术摄影,因为它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
5.最崇拜的摄影家是?
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1923-1971)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她把穷人、畸形人、流浪汉、变性人、同性恋者、裸体主义者、智障患者作为自己(正常人)和社会(主流)的背面而进行的摄影探索,执拗地逼迫着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正常”与“不正常”、“道德”与“不道德”、“公正”与“非公正”、“尊重”与“侵犯”这样一些根本问题。看到她的照片的时候,你就看到了最真实的生活。
6.最近看的摄影展览或者摄影书籍?
很久没看过展览了,最近看的书籍是《荒谬的真实》。
7.假期最想去的摄影目的地是?
摄影就是为了记录生活,我也没有假期的概念,因为我总是想出发的时候就立马走。我没有目的地,“我的生活”就是我喜欢的摄影目的地。
8.旅行中喜欢拍人物还是风景?
喜欢拍有人的风景。
9.喜欢拍照多少年了?
第一次拍照片是上初中的时候买的一台一次性相机,因为爱不释手所以把它拆开接着用了两次。从那时候到现在应该有十五六年了。
10.最梦想的摄影器材是什么?
显微镜,我想看看人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