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线路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生活中总有些地方可以一去再去而且值得一走再走;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会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份感动,荡涤着我们的心绪,令我们泪流满面。的确,“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去遥远的远方,带走记忆,留下脚步和梦想……
明嘉靖年间,蒙古鞑靼势力,经常出没于兰州、西宁、庄浪、中卫、靖远、凉州等地。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大司马兼甘肃巡抚田乐、甘肃总兵达云等奉旨收复大小松山(今天的天祝、永登、古浪、景泰等地区),就可割断青海蒙古和河套蒙古之间的联系,军事上可处于主动地位。
松山战役一战成功,为了巩固松山战役的收获,大明王朝决定建筑新的长城。从松山古城开始,经过寿鹿山(大松山),龟城,索桥古渡,明长城,最后延伸至河西,直到遥远的塞外大漠。
边塞的的风,在今晚稍显温柔,在宁静的黑马圈河河畔、松山滩草原,在白天,还是兄弟们一起厮杀,刀光剑影的战场
清冽的月光再一次洒满了山涧,从山中涌出的泉水潾潾的反射着月光。这是一个战后最为平静安宁的夜晚。
然而这片美丽的月光并没有将大将军李汶心中的惆怅消散,原本是文官的他深晓兵机,在西北大漠的边塞,已经督边整整12年了。
12年,多少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多少鲜血曾染红了黄沙。相聚分离,将士们一拨换着一拨,有些还来不及熟识,便已然成为了黄沙中的一缕幽魂。皑皑白骨,在黄河边一堆连着一堆,戾气凝重。
12年,一百余场战役,收复两千多里失地,哪一次不是拼尽全力,哪一次不是玩命厮杀,虽然大明朝的政权已然稳固,但是,蒙古鞑靼的势力依旧不断地侵扰着西北边塞。终于,这一切,结束了。
边塞的的风,在今晚稍显温柔,在宁静的黑马圈河河畔、松山滩草原,在白天,还是兄弟们一起厮杀,刀光剑影的战场。不用闭上眼睛去刻意回想,那场景清晰生动,永生难忘。
站在松山的山顶,想想自己也是九死一生,用了两天一夜,才击溃了阿赤兔部落,收复了大小松山。
这一仗来得太艰辛,怎样才能不让将士们的血白流呢。李汶在心里暗自筹划,借着月光他抬眼远望:重重山峦相叠,连接着远处的祁连山,眼前还是青松挺立,而那祁连山巅已是白雪压顶。塞外戈壁之上,月,会显得格外清透;山,会显得格外高;路,更是烈日风雪,一程又一程……
快要满月到中秋了,又将是团圆的日子,这一次,让人心里有了盼头。
可是,明朝原来修筑的长城,经兰州、永登、乌鞘岭到古浪,既绕道耗资不说,又将松山这片沃野置于城墙之外,从而引得外敌屡屡进犯,才会有了最后这一场“松山战役”。
松涛阵阵,李汶心中情绪涌动,奋笔疾书:“查得历凉(武威)之泗水,以至靖(靖远)之索桥,横亘不过四百余里许……勘得自镇番(民勤)以至中卫,烽堠相望,迄今旧址犹存……乃旧自永安(今靖远小口),历皋兰,渡河逾庄浪(在今永登)以至于凉,则一千五百里。舍此四百里不守,而欲守一千五百里之边,孰难而孰易?”这篇《计处松山善后事宜疏》的奏章,陈情叙理,洋洋洒洒,很快就被朝廷采纳了。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天祝修筑了松山城,城墙高大,屯兵万千,来巩固松山战役的成果。这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山川,需要长久且牢固的守护。
新长城,是必须要修筑了。
就从松山开始,新的长城发端于此,从东部黄河渡口的索桥,向西北绵延,经城北墩和红墩子,然后折而西行,再经昌岭山北麓、古浪裴家营、大靖和土门墩后抵达凉州,与原来途经兰州的那条长城汇合。
为别于早期明朝在河西修建的长城,史书上将这条从松山出发的城墙,称之为“松山新边”,当地百姓又叫“新边墙”。
在相同的中秋之际,穿越戈壁,去感受四百多年前那一夜清冽的塞外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