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二细 于 2012-9-12 11:45 编辑
文革的遗产 “电影拍成以后,就成了社会公器。我不会在公器里夹带私恨。”陈凯歌否认了“借《搜索》报《无板》之仇”的拍摄动机,“因为那样不牛逼,那样想我的人也不牛逼。” “其实叶蓝秋就是导演自己。”演员高圆圆说。叶蓝秋是她在《搜索》中的角色,这个意外卷入网络漩涡中的美丽女子身患绝症,直到自杀离世,不向外界公开风波真相。“你看发生过的很多事情,导演如果出来解释一下.就是另外个样子。但他偏偏不向任何人解释。” 《搜索》原著《网逝》是部网络小说,也是2010年唯一入围鲁迅文学奖的网络文学作品。陈凯歌将一场群殴式的网络暴力搬上了大银幕,这场彻底改变了当事人命运的人肉搜索,让他嗅到了陈年往事的熟悉气息。“我也一直在想,这种网络暴力是不是跟‘文革’一 脉相承。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文革’时谁斗你你知道,现在谁斗你,你不知道。” “‘文革’及其红卫兵历史是陈凯歌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心理参数,是他水不磨灭的记忆和梦魇,是他用各种方式去谈论、谈不清却更要谈、永无休止的话题。”电影学者陈墨的这种观点在陈凯歌那里得到了印征。在自传《少年凯歌》里,他写道:我所经历的“文革”动荡岁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经验大都来自那个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文革”帮助我认识了自己。认识自己即是认识世界,明白这一点,就决定了我的一生。 在《无极》风波过后,学术界曾经邀请陈凯歌举行过一次研讨会,理性探讨《无极》创作初衷。在那次研讨会中,陈凯歌坦言《无极》讲述的正足一个人年幼时受到的伤害,对他后来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革”发生时,陈凯歌是北京四中初中部的学生。他就读的这所著名男校,在“文革”前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相当部分生源来自党政军高级干部家庭(注:当时他的校友包括刘少奇之子刘源、薄一波之于*********等,详见北岛等人所编的《暴风雨的记忆 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在陈凯歌的班级,仅副部级干部子弟,就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1956年7月29日,在北京郊区人民公社劳动的陈凯歌,和数十万大中学生接到毛泽东的命令,紧急返城来到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都到了。“怎样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们不大清楚,不大知道,你们问我们革命怎样革,我老实回答你们,我也不晓得…”就在刘少奇这段著名讲话进行到一半时,会场突然灯光大亮,毛泽东在人们的错愕中从后台走出,微笑着冲人群挥动右手。从这一天开始,很多人的命运将发生改变,包括14岁的陈凯歌。 不久后的一天夜里,陈凯歌从熟睡中被惊醒。父亲陈怀皑和其他几位大人被押弯腰站在院子里,而他就站在人群中。名字被叫到时,父亲的头埋得更低了。“国民党分子”、“历史反革命”、“漏网右派”,这是那夜父亲的头衔,其实他真正的身份不过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位普通导演。当人群嘁起“打倒”的口号时,陈凯歌回忆,“我也喊了,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很大” 揪斗的红卫兵叫到陈凯歌时,他茌众目睽睽之下走上前当时说的话他后来已经忘记,只记得父亲看他一眼时,他在父亲的肩膀上推了一下。四周都是热辣辣陕意的眼睛,我无法回避,尾声嘶力竭地说着什么。”在后来的岁月里,他无数次地回想起这一幕。“如果我更大一点,或许可以悟到这件事是可以当场戏来演的,那样我会好受得多,可我只有14岁。” “在14岁,我已经学会了背叛自己的父亲。这是怎么回事?我强忍着的泪水流进喉咙……我也很奇怪,当一个孩子当众把自己和父亲一点一点撕碎,听到的仍然是笑声,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