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03|回复: 2

百名象棋高手汇聚金城大战楚河汉界 追思大国手彭述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7 10: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国手彭述圣
  ——写在先生去世52年周年之际
  左起:彭述圣、陈毅、邓宝珊、张经武、韩成等合影
  左起彭述圣、王和生、贾题韬
  2012年,是已故象棋国手彭述圣先生138岁华诞,为纪念这位曾为推动兰州乃至甘肃象棋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国手,8月23日至24日,兰州首届“纪念大国手彭述圣先生象棋大奖赛”在兰州五中成功举办,来自省内外近百名象棋高手汇聚金城,大战楚河汉界,共同追思这位以58岁高龄打遍诸多北方名手,让兰州扬名全国的“西北棋圣”。
  为了将彭高棋的传奇一生留与后人,耗时多年,广泛搜集资料,著书《大国手彭述圣传奇》的甘肃棋院院长韩宽在大赛闭幕之际接受了记者采访。下面,就让我们透过“彭高棋”的一生足迹,回首那段峥嵘岁月,共同追忆“在逆境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在文化体育落后的贫瘠大地上,矗起了一面大旗!”(韩宽语)曾为甘肃乃至中国象棋史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象棋大国手彭述圣先生,感受他的精湛棋艺和高尚的品格魅力。
  甘肃的象棋盛行于晚清时期,地处西北腹地的兰州象棋尤为盛行。当时,兰州的街头巷尾和茶楼酒社处处可见弈棋之人。尤以隍庙为盛,说书的,喝茶的,下棋的,大多集中在这里。最主要的是当时的一些兰州名棋手都聚集在这里,其中就包括陈八、刘番、孙唐、白木匠等兰州一等象棋名手。彭述圣作为晚清时期兰州象棋的后起之秀,很钻研。而此时,也正值中国象棋群雄并起之时,杰出人物很多,华南“四大天王”、“粤东三凤”;华东“扬州三剑客”、周德裕、林弈仙、谢侠逊;华北那健庭、张德魁、谢小然、庞霭庭;华西贾题韬、王羽屏等等,个个称得上一方之雄。
  彭述圣1874年生于兰州市皋兰县烟墩沟村。历代以餐饮为生的彭家人同时也是棋艺高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彭述圣自幼钻研象棋,十多岁已颇有功底,并与刘番、孙唐、陈八、白木匠等兰州当地一流高手对弈。至20岁时,彭述圣已迅速上升为兰州的一流高手。至彭述圣30岁左右时,他的棋技在兰州已是独领风骚了。“当时的兰州,几乎无人不知‘彭高棋’,张口闭口间言棋必谈彭。在当时西安的棋迷中就有‘棋不往西下,拳不往东打’的说法。这一切都是因为东有少林拳棒和山东好汉,西边则有彭棋坐镇。甘肃省首任省长邓宝珊将军曾与来访嘉宾聊以自慰赞语:‘我们甘肃诸项落后,唯独象棋有突出,所指就是彭述圣。”韩宽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道衰败彭述圣因棋幸存  
       对于彭述圣的籍贯,在一些文史资料里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对此有一些误传,后经考证,彭述圣祖籍应为现在的甘肃陇西人,直到他的祖辈、父辈时来到兰州。刚到兰州时彭家以卖腊肉为生,后来随着逐渐做大,在兰州有了几处房产店铺,彭家也算创下了一番家业。
  到了彭述圣这一代时,人丁最为兴旺,彭述圣兄弟7人,还有一个妹妹(或是姐姐,现已无从查证)。彭家在当时要算是一个中产阶级,8个子女中,除了性情敦厚、一直致力于餐饮的大哥和沉迷“棋”中、无暇顾及其他的彭述圣幸存下来外,其他6人因瘟疫、烟毒等先后早夭。彭家的家产也因子女们的败坏而所剩无几,一个旺盛的家族就此败落。
  据悉,彭述圣年轻时,由其兄主持,曾有过家室。由于迷上了象棋,白天只知弈棋,夜间又拆棋不止,无暇照顾家庭,后夫妻离异,彭不复再娶。无家室之“累”的彭述圣在茶馆弈棋为生。
  彭高棋让兰州扬名全国
  民国初期,一直都想走出去与各方高手切磋交流的彭述圣已是58岁,在挚友王和生等人的支持和大力资助下,前往北平较技。
  提及王和生,在这里不得不特别交代一下。王和生和彭述圣的关系用彭述圣的话来说是鞋和脚的关系。王和生这个人很有才,青年时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部主修英语和汉文学,是梁启超的学生。在清华学堂读书时,他曾获得过全校象棋大赛冠军。19世纪20年代,在兰州一边教书、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到隍庙去下棋的王和生因棋结识彭述圣,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和生后来写过一本书,叫《传彭集》,这本书就是用来专门记载彭述圣的。“可以说,没有王和生,彭述圣的好多资料传不下来。”韩宽说。
  转过头来,我们再说彭述圣的北平之行。
  1931年,彭述圣历经月余跋涉、备尝艰辛后终于抵达北平。“从兰州出发时是春天,到北平已是初夏时节。仅从这一点来说,假如没有对棋艺的挚爱,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韩宽说。
  在北平,彭述圣与各路象棋高手逐个交锋,所向披靡的他就连那健庭、张德魁等棋王级高手也个个不在话下,彭述圣轰动了北平棋坛,而随着他的出名,“兰州”这个地名开始在北平有了知名度。
  加之来北平之前,王和生为彭述圣专门制作了一个书有“兰州象棋知家”字样的“名片”。虽然该名片只用过一次,但北平人由此知晓,在大西北有个地方叫兰州,兰州的棋手很厉害。另外,当时北平有份“小小日报”对彭述圣在北平的活动进行了长时间关注和报道。如此一来,彭述圣和兰州这两个名字在北平名声大噪。“所以说,兰州被外界所知,兰州的象棋最早走出西北、走向全国均要归功于彭高棋。”韩宽说。
  正当打遍京华无敌手的彭述圣准备前往华东、华南时,“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举目无亲的彭述圣只好带着遗憾,返回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0: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兰州象棋活动空前繁荣  
       可以说,北平之行在历练彭述圣棋艺的同时,也历练了他的棋德。
  回到兰州的彭述圣不再只求输赢,而是致力棋学研究。他在隍庙的东楼挂牌开了一个象棋研究室,一天最多下两盘应众,来着须报上大名放下银子。因为以棋为生,彭述圣大多下的是让子棋,如他既能让先、让马、让双马或让车,更创造出让炮乃至让全士象等对局实例。一些低手和他弈让子棋,常有别开生面之新鲜感。为此,彭又被誉为“饶子大王”。彭的让炮、让全士象的实录,为丰富棋艺宝库做出了贡献。
  彭述圣还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虽然他收入并不丰厚,可但凡遇到他人有困难时彭都会慷慨相助。上世纪20年代左右,西安棋坛“四大金刚”之首赵鹏程到兰州与彭对弈落败,彭获悉赵经济困顿,不仅赠送了他两块银元作为盘缠,还资助赵返西安后经营小本生意。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据说当时慕名而来之人并不都是来弈棋的,有不少是为了听彭说话而来。原来,彭述圣不仅下棋下得好,谈吐也很是幽默风趣。比如在对弈中,一旁有人总喜欢指指点点,彭述圣就发话了:“屎爬牛(屎壳郎)蹲在煤堆上,你不动弹我把你没看见。”“你们一群家雀儿斗不过我这个老鹞子。”
  后来就发生了一些棋技不敌彭述圣,又被其言语所伤者,谋算着要砸彭的牌子以杀其威风的事情。一时间,兰州象棋圈如同遭遇飓风,刻苦研究棋谱誓要一决高下者众多……最终的结果是,有人从北京请了高手过来,也终究没能将彭述圣的牌子摘下来。
  新中国成立时,已届76岁高龄的彭述圣,被吸收为省市文史馆员和政协委员,享受殊荣。新中国建立后参加第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即获得第五名,后被授予象棋大师称号,进入国手行列。
  1950年,朝鲜文化代表团访问兰州,甘肃省长邓宝珊特邀彭述圣在五泉山公园表演棋艺。1951年,青海省长赵寿山途经兰州,邓省长亦请彭述圣与爱好象棋的赵省长对弈留念。自1953年起,彭述圣主要从事棋艺整理工作,与王和生合作编撰《传彭集》。1956年,第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在北京举行,83岁高龄的彭述圣应邀担任大会副裁判长。1960年1月,彭述圣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虽然一代棋圣离开我们已有50多年,但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象棋在兰州乃至甘肃省至今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且不乏高手。比如甘肃后来出现过武延福、钱宏发等棋手,均在全国大赛中取得过好成绩。对此,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肯定地说:“兰州的象棋在西北处于领军位置。”
  如今的彭家依然继续着祖传的餐饮事业,但彭家后人对象棋的热爱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减。对于这一点,记者从本次赛事赞助方、彭述圣的曾孙彭孝如处得到了印证:“彭家子孙都会下象棋,且下得不赖。不过我们也一直遵守者‘不做有损曾祖父名誉的事情,绝不对外下棋”的家规。”
  “在那个信息不通畅、条件艰苦的年代,兰州的象棋在彭的带动下,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他不仅将兰州象棋扬名全国,还极大地带动了兰州象棋爱好者的积极性,可以说对兰州象棋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而他不畏艰苦、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乐善好施的高尚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棋技也永远铭记在了象棋史册上。”提及故人往事,韩宽院长感慨万千。
  兰州首届“锦元翔”杯纪念大国手彭述圣先生象棋大奖赛8月在兰州成功举办。比赛不仅让彭述圣老先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也增加了兰州乃至西北广大象棋爱好者们对彭老先生棋艺和棋德的了解。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举办这个比赛很有意义,彭老在象棋界造诣很高,贡献很大。中国是个讲究传承的国家,办赛事纪念彭老先生,是一种传承,更是对后辈的一种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

© 红茶馆论坛( 粤ICP备13007197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壹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