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民谚“十柏九座殿,两槐抱一塔”。确切地说明演营寺的特征和它的文化底蕴 演营寺便是位于三阳川中心点上的一处名胜古迹,与樊家城遥遥相对,在中滩镇四合村境内。寺院建筑在一圆形土堡内,土堡之南只开一堡门。
土墙残败,屋舍簇新。我们所看到的演营寺是一组雕梁画栋的新修的几座仿古建筑,有点失望。
按地方志记载,演营寺历史悠久,文脉渊远流长。昔日的寺院气势宏伟,古柏森森,院内烟云缭绕,钟磬声声,它几度繁荣、几度衰落,自唐宋到明清历朝历代是屡毁屡建。据寺管会的一位负责人说,从1985年以来,地方上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制定了八卦建筑群的修复规划,现已修复大殿和东朝房,树立碑石,大致能领略当年的建筑风貌。
寺院内原设有九殿,形如八卦。殿宇的名称及方位分别是,四正:正北坎宫,为三世佛殿;正东震宫,为送子菩萨殿;正南离宫,为南海观世音菩萨殿;正西兑宫,为地藏王菩萨殿。四隅:西北乾宫,为三法教主殿;东北艮宫,为三官殿;东南巽宫,为关圣帝君殿;西南坤宫,为三霄圣母殿;中宫为寺院护法殿。四正的坎震离兑及中宫均为佛教殿宇,四隅的乾艮巽坤均为道教庙宇。从这些建筑的布局可以看出,演营寺是在易学八卦原理指导下逐步建造的三教合一的寺院。
当地民谚关于演营寺最精辟的一句概括语是:“十柏九座殿,两槐抱一塔”。确切地说明演营寺的特征和它的文化底蕴。
可惜,寺内殿宇和众多古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只有四棵古柏顽强地存活下来。其中最高的一株高约17米,树龄约1200年,仅次于天水市南郭寺的“南山古柏”,位列天水市第二。按照这个树龄推算,它大约种植于唐元和年间,是名副其实的唐柏。
演营寺住着一位僧人,看我们在古柏前啧啧称奇,他说演营寺的前身灵源寺,比这棵唐柏的树龄还要久远一些,隋代著名高僧慧远曾驻锡此寺。
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历史上有两个名叫慧远的著名高僧。一个是晋代著名高僧释慧远(公元334-416年),晚年在庐山创建了东林寺,住东林寺三十余年,足不出山,影不入市,直至圆寂。享年83岁,被尊为净土宗初祖,后人为了区分称为庐山东林寺慧远。
另一个是隋代的释慧远(公元523-592年)。祖籍甘肃敦煌,俗姓李。据说与中滩四合村李姓同族。自幼丧父,十三岁出家,16岁随梨湛律师赴邺城学法,博读大小乘经论,后从大隐律师学《四分律》,学成后创立道场。周武帝灭北齐入邺废佛,慧远当众面斥,得罪了周武帝。
慧远为避祸西行,徒步回乡,路经天水三阳川,见此处林木葱郁,灵气十足,远离尘嚣,文化渊源,适合于佛法弘扬,在演营寺现址所在处便修建了灵源寺。
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召6名德高望重的僧人入京统管天下僧尼之事,慧远位居第一。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文帝让慧远主译经文,刊定辞义。不久,慧远卒于长安净影寺,享年70岁。著有《大乘义章》全书二十卷。后人为了区分前者就称他为净影寺慧远。
按照本地人口口相传的说法,灵源寺之前,这里的地名叫演易亭。传说伏羲氏在卦台山创画八卦,在现在演营寺所在地推演卦理。此后周文王在狱中演易八卦,形成周易,即位后为纪念羲皇推演卦理的地方,在现在演营寺所在地建成演易亭。自从樊梨花驻兵樊家城时,把这儿一带作为校场,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地名糅合成演营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