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58|回复: 4

通渭华家岭:群山万壑之上天风浩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0 10: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泉山人 于 2012-11-10 10:36 编辑

1.jpg

                                                                                              雾锁山川
2.jpg
                                                                      茅盾入住过的招待所如今成了饭庄。
3.jpg
                                                                                         静谧的老站村。
4.jpg
                                                                         老人在罗南辉烈士的墓前打扫。
5.jpg
                                                                   错落有致的风车像是从土壤里长出来的。
6.jpg
                                                                         白杨树组成的林带,远处为风电塔。
7.jpg
                                                                                          野生沙棘。
      崛起于陇中黄土高原的华家岭,是西兰、华双两条公路的交汇点,但向以高寒、干旱、坡陡弯急而被旅人视为畏途。上世纪四十年代流行过一首顺口溜,对汽车过岭的艰辛作如此形容:“一去二三里,耗油四五斤。抛锚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华家岭在历史上曾经的炙手可热得益于其交通要塞的地位。华家岭山梁南北走向,312国道盘附其上,而历史上的要道——西兰公路也要在此绕行六盘山。同时,华家岭也是华双公路、马陇公路、华兔公路与西兰公路相接的要塞。作为早期西兰公路的必经之地,华家岭乡有过一些时间的繁华与兴旺,但终究由于天气无常、地势险恶而被交通方面的专家所抛弃,交通要道都避让于华家岭而设计,这个被茅盾描写为“算是领教过”的地方,会被人们遗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泉山人 于 2012-11-10 10:38 编辑

鸳鸯派才子迷失在“没有一点曲折”的风景前
      11月3日,我本来打算去张恨水、茅盾两位大作家相继留下散文名篇的华家岭采访,因故没有成行。
      当天下午,我接到通渭县华家岭乡张锋乡长的电话,他说:“今天华家岭雪下得很大,你幸亏没来,不然就得留你在我这过夜了。”
      看到他在手机彩信上传来的雪景图片,我心里感到一丝遗憾,茅盾先生的那篇名作就叫《风雪华家岭》,我失去了一次最直观体察先贤华家岭之行心境的机会。
      11月6日,我们前往华家岭,快到通渭马营镇时,我在一座山梁之上看到了一块标有“华家岭水土保持林”的标志牌,标志牌边大量种植的云杉、油松、落叶松,虽然树龄不大,但已经是郁郁葱葱,颇有气象。
       张锋在电话上说有标志牌的路段自然也属于是华家岭的地域,但最具人文内涵的核心区域却是和会宁交界的华家岭乡,他要我们从马营镇沿一条左转的柏油公路上岭。
      20世纪30年代初,张恨水先生曾沿着西兰公路来到通渭华家岭。当时的华家岭上既没有汽车站,也没有招待所,因为那时,西兰公路还处在修筑路基的阶段。
      以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啼笑姻缘》、《金粉世家》蜚声文坛的中国多产作家张恨水先生坐了很长时间的车,一路上华家岭的萧索和颠簸,让他感觉非常劳累。一位写惯了“柳荫花下,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代表性作家,被搁置在西北华家岭这样的荒山野岭上,自然全无兴致。
      我们来看看张恨水《西游小记》中的篇目,《燕居夏亦佳》、《翠拂行人首》、《乱苇隐寒塘》、《听鸦叹夕阳》、《黄花梦旧庐》这样的标题让人可以想见他对生活品位的追求那是相当的有格调。
      但华家岭的路途实在是太漫长了,甚至让他感到头疼,于是便写了一篇与别的小文风格迥异的《谁都头痛的华家岭》。在大才子笔下,华家岭的景色是这样令人厌倦:“公路就在这不高的山岗子上。这山岗,土人叫梁子,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滴水,自然,没有一户人家。”从梁顶望低处,“不是层层下去的方块庄稼地,便是一圈套一圈的山梁子”,“山梁又永远像懒龙似的浑圆、漫长,没有一点曲折的风景。”
      这条公路如今不再像往年一样车流涌动,但路面保养做得非常不错,让人无法想象80多年的西兰公路在华家岭上是如何艰难,又“稀烂”到什么程度。
      山坡下大片梯田里的农作物早已收割,变得空旷起来,只有间或种植的冬小麦散发着些许盈盈的绿意。公路边的白杨树在暮秋时分黄叶凋落,裸露的树枝线条像套色版画一样变得简单疏朗。
      看我被秋景陶醉的神情,司机刘师傅笑了,他说早些年跑大车很多次经过华家岭,华家岭别看并不高,却有它可怕的地方:
       一是华家岭路段多是盘山路,急弯多,对负荷重的拖挂车的制动性能是个严酷的考验。二是在夏天,路边的树茂密的叶子让司机的视线变得很差,得把心提到嗓子眼上,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得和对面的车会车。最要命的是华家岭这儿老天爷的性情实在难以琢磨,路上遇到下雨落雪的恶劣天气,被困在半路上成了家常便饭。因此那时司机中传着“定西城里不吃饭,华家岭上不住店”的俗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0: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泉山人 于 2012-11-10 10:39 编辑

下雪天,留客天:华家岭“厚意挽留”茅盾三日
      我们的采访车在老站村停了下来,小山村安闲卧着,村里小路上有头裹花头巾的妇人三三两两走过,显得安谧美好。
      当年茅盾路过华家岭时,就是因为风雪,被困在老站长达三天。
      但下得车来,我们却发现,午后时分虽是阳光朗照,但有冷风不停地从脖颈处、袖管里潜入人的身体,忽冷忽热,让人像患了疟疾般不适。
      同行的张锋说,华家岭属于二阴温寒山区,最高海拔2445米,年平均气温3.4℃。
      在1940年5月中旬,茅盾先生遭遇到的是从单衣到穿皮衣的更极端的天气。
      茅盾这次要走的自然也是这条明清古驿道改修而成的西兰公路,与恨水先生走过时还在筑路基相较,在他眼里,新近修成的西兰公路已是一条“确实不错”的路。
       但这种良好的观感到华家岭车站时瞬间无踪。客车刚一停车,岭上就彤云密布,寒风骤起,豆子般的雨点直往下落。
      与茅盾同行的其他旅客嚷着要走,听他们聒噪,华家岭更加“动怒”,于是雨滴翻转成漫天飞舞的雪花,硬是把茅盾他们留在了招待所。
      茅盾笔下这样写道:“第二天早起一看,糟了,一个银白世界,雪有半尺厚,穿了皮衣还是发抖。旅客们都慌了,因为照例华家岭一下雪,三五天七八天能不能走,都没准儿,而问题还不在能不能走,却在有没有吃的喝的。华家岭车站与招待所孤悬在岭上,离最近的小村有二十多里,柴呀、米呀、菜蔬呀,通常是往三十里以外去买的,甚至喝的用的水,也得走十多里路,从岭下山谷挑来。”
      茅盾先生来华家岭之前,尽管对华家岭的气候做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但华家岭剧烈的天气变化还是让他感到意外。岭上是凄迷风雪,岭下却是炎炎烈日。这番景致从哪里去找?茅盾披着大衣,在山岭上边走边看,苦境却让他甘之如饴。
      中午时分,雪停了,风也住了。茅盾回到招待所,午饭也刚好熟了。 他趁热吃过通渭人的洋芋面片和炒鸡蛋后,乘车出发,不到十里地,于是又飘起雪花来。司机驾驶技艺再高超,也无法带茅盾走。看起来华家岭还是舍不得这位大文豪就这样轻易离去?
      于是,在漫天飞雪之下,茅盾只好半途折返,又回到招待所,通渭人再次为他准备好了可口的风味小吃。“有经验的旅客估计这雪不会马上停止,困守在华家岭至少要一个星期。”
      但第三天,华家岭或是被茅盾先生执意要走的信念打动,就刮起一场浩荡的天风,赶走了空中的云霭,吹停了雪片的旋舞,让这位大作家安全离开。
      或是茅盾先生为感谢华家岭的“厚意挽留”,特意写了一篇名为《风雪华家岭》的散文,让人想到了李太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那份相知莫逆的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泉山人 于 2012-11-10 10:40 编辑

捕风”的风电塔:三叶轮转的风情
      走出村口,迎面而来的狂风简直让人窒息,当初的人们想不到,在文人墨客笔下,这徒增雨雪威势的风居然也是一种取之不绝用之不竭的能源。
      新修的312国道面对华家岭悄然绕行了,而这里也不属野生动物保护区或候鸟栖息区,地下均无有价值矿产和有价值文物,但上苍仍然眷顾着这片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山岭。
      华家岭气象站提供的多年风力资料显示,该地区全年可利用有效风速时间大于6000小时,10米高测风塔测得年平均风速达4.9m/s,全年最大极限风速小于30m/s,最小风速均大于3.5m/s,据技术人员2005年9月在活马滩村建测风塔测量,2005年10月份月平均风速达5.2m/s(20米高层月平均风速为5.3m/s),风速年际、年内变化都较小,对风能利用极为有利。
      张锋说与张恨水笔下“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滴水”景象不同,如今的华家岭林草覆盖率为20.7%,金秋时节,梯田错落有致,林草五彩斑斓,不免吸引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现在山岭之上新近出现的风车塔成了他们热捧的对象。
      远处巨大的风电塔逐渐映入眼帘。
      华家岭浩大的天风引来了“捕风”的汉子,风电场的建设者们。
      站在村口,高80米的25座风电塔,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岭梁上。它们简直就像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似的:那枝干,那叶子,你随便在哪一片山坡或田埂,随便在哪一株草本植物的身上,都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它的影子。它们之间的相似,常常让你混淆不清这种风电塔的植物,即使是整个华家岭,也会在螺旋桨一样的花朵的提升下,飞翔起来。
      在呼呼的风声中,我们走近一座风电塔,看到了风电塔的真实面目:每台发电机由三片旋叶组成,每片旋叶长52米,总转动直径将达105米。25台机组不停作业,可源源不断地产生电能。在星期五所留下的残雪的映衬下,风电塔的身姿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巨大的三叶轮片悬在高高的塔身上,如同丹顶鹤般的翩跹舞姿。
      华家岭风电项目总投资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达42亿元,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4.7亿元、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于2011年10月奠基开工,25座风电塔已经建成。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1.6亿元,将于12月中旬建成并网发电。张锋说,以后提到华家岭,人们脑海中出现的多半不会是昔日行路难的景象,而更多的是风电塔三叶轮转的风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0: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墩梁的红色印痕:红军名将血洒沙场,年仅28岁
      看完俏生生林立的风电塔,我们的采访车转向一条沙石路,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邻近的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村。
      茅盾、张恨水这样的文化名人来到华家岭,留下的是他们才气纵横的墨迹,而同样是那个年代,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有一群人经过这里,留下的却是自己殷红的鲜血和鲜活的生命。
      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我们来到了大墩梁烈士陵园。陵园地处大墩梁最高处的山巅,四周用围墙圈起,中间的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直刺云霄。围墙外的陡坡上有一处孤寂的墓地,碑上书有“红军烈士之墓”字样,据说这里长眠着八百多位红军战士。
      1936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陆续进入陕甘宁交界的广大地区,即将实现胜利会师。不甘失败的蒋介石紧急调集胡宗南等部25万余人,企图通过组织“通渭会战”将红军主力部队压制于黄河东、西两岸一举“歼灭”。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阴谋,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四方面军挥师北上,向静宁、通渭、会宁集结,国民党第3军王均部、第37军毛炳文部也紧追而来。
      位于甘肃省通渭县和会宁县之间的华家岭,当时是“西兰”(西安至兰州)公路的必经之地,敌人企图在这一带控制红军北上、西进,而红军要粉碎其阴谋就必须御敌于西兰公路以南。
      一场空前激烈的阻击战就在马营到华家岭二十多公里的山梁和沟壑间打响了。
      看守陵园的一位老汉说,这个仅几百平方米的山顶古堡子是当时打仗的指挥部,红五军到这里之前,副军长罗南辉在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一带已经身负重伤,硬是咬牙坐在担架上,跟众将士一起在前沿阵地抗击敌人进攻。1936年10月23日10时左右,7架敌机来袭被炸伤后,罗南辉的警卫员和卫生员一路跑着把他背到土堡子附近的窑洞,但最终还是没抢救过来。
      纪念碑前,有一个圆形的大土堆。他说,这里当年是一口枯井,战斗过后,由于牺牲的红军战士太多,无处掩埋,当地老百姓就把烈士遗体集中安葬到枯井里,但还有很多烈士遗体无法一一清理,则就地掩埋在他们各自牺牲的山坡上。一位乡干部透露了一个信息:在烈士纪念碑周围方圆几百米之内,几乎随处都埋有烈士的遗体。
      70多年过去了,遥想当年这位年仅28岁的副军长躺在担架上指挥千军万马与敌奋战的场面,仍然让人热血贲张。
      托体同山阿,他们也成了华家岭的一部分。
      这使得我们再次审视华家岭的时候,多了一种凛烈和需要仰视的风节。(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刘小雷摄)
  文 本报记者刘小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

© 红茶馆论坛( 粤ICP备13007197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壹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