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茶 于 2018-3-27 18:50 编辑
白石山,古山名。《汉书·地理志》金城郡白石县注:应劭曰,“白石山在东”。《水经·河水注》:“漓水又东径白石山北。罗溪水注之。《汉书·地理志》陇西郡狄道县:“白石山在东。”《水经·河水注》:陇水“又西北历白石山下”。白石山位于现甘肃省临夏市康乐县,是太子山脉最东端的一座山峰,最高海拔约3908米(网络数据),其支脉呈“爪”状延伸. 白石山在地图上同一地区标注有三处,经判读中间海拔最高。山石外露如森森白骨,又称“露骨山”。网络查询未见有驴友攀登活动及登顶介绍。 2017年末红茶馆户外组织驴友南北穿越太子山途径冶力关时下车拍照,远处背景处即为白石山。白银山友山哥提议有机会去登一下,进入三月惊蛰已过,万物复苏,春天正蓄势待发,积攒一冬天的对山的向往到了喷薄释放的时候了,来吧,让我们去登山,发现最美的春天。 《山海经》涉及“轩辕”的地名约有七处。除《北次三经》的“轩辕之山”或在今山西外,其余属于西经,当在今西北地区。如《西次三经》云: 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按此轩辕之丘似应为今甘肃康乐县的白石山。发源于此山东麓的今名倒流河者,《水经注》称为蕈川水,①其流人洮河的流向与经文“南流注于黑水”相符。《尔雅.释地》云:“涡为洵”;《说文》释洵为“涡水出也”;段玉裁说:“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疑今之倒流河得名即因原是洮河(黑水)溢出的小水,后因地壳变化(按:此地多地震),便倒流人洮河,故古称此河为“洵水”。果此,则康乐县白石山当即为轩辕之丘。又据此条经文之后所记的“(轩辕之丘)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推测:由此白石山起计,循化积石山正在此山西偏北约三百华里处,与经文地望正合。这一带属西倾北支,海拔3800米,多裸露的石灰石崖,与经称“无草木”也合。白石山两侧的今临潭、卓尼、康乐均产汞,②即经文所说的“丹粟”。甘南锑矿丰富,雄黄即其伴生物。《本草纲目》卷九记此地产雄黄的情状曰:“其青而坚者谓之青雄黄。”可见轩辕之丘定在此白石山与经文无一不合,经文应为纪实之作。(① 赵永复:《水经通检今释》,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② 郑宝善:《甘肃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远眺白石山 海甸峡水库 多次途径莲花山,希望有机会上一下莲花山。 途中偶遇“小朋友” 集体围观 出村上山白石山豁然就在眼前
登山的人总是最美的
白石山和莲花山远隔冶海相望
垭口的插箭台 中午小憩 吃过午餐大伙儿各种摆拍 上山的路隐没在杂草灌木之中,坡度平缓随心慢慢走 翻过垭口从山的一侧绕到背面,背阴面积雪还比较深 在山坳看到山顶如锯齿般刃脊,西侧遥远的地方山顶有经幡,这应该是西峰。如果不是后面及时发现了主峰上的经幡差一点我们就奔这儿去了。 往高处走几步视界开阔以后才看到我们的目的地,以上均为长焦镜头拉近拍摄 目标确认后大家开始发力攀登
天高任鸟飞
越往上跑坡越陡峭 山脊上拍摄到的东北侧
顶峰经幡
登顶合影
白石山西峰全景
有上就得有下,返程。
返回到南侧镜头拉近看到的顶峰
至此太子山脉自西向东较高的几座山峰,公太子山、母太子山、魔山(母山)、猪嘴山、白石山全部攀登完毕顺利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