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20|回复: 6

攀登中的“关门时间”,一纸铁律还是缚手之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 14: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157d3e2cfd47ede556dce3b7390568c.jpg

望着眼前的峰顶,在关门时间钟声响起时,你能否毅然转身?图片来源:luminous-landscape.com

       毫无疑问,“关门时间”对攀登者来说,是一道必须严格遵守的底线,许多山难的原因都由它而起。
然而,一些细心的山友也会发现,部分成功的登顶并没有依循这项规律。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关门时间”能被打破吗?
       关门时间,通常理解为攀登一座山峰,从冲顶出发算起,需在一定时间内登顶,若超过该时间,无论上至多高,都必须无条件折返下撤。那么,这个时间究竟是如何得来?究竟需不需要为此放弃登顶呢?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回答。
        “为什么偏偏是9小时?”2010年的某日,一位期待在上海世博会前登顶珠峰,道出对展会圆满成功心愿的客户,在总指挥桑珠的带领下,到达了海拔8750米的第三台阶顶部。此时,距离冲顶的时间已经过足了9小时。
       “现在已经10:00,你可以下撤了。”
       “凭什么下撤?时间还早,我还有体力。”
       “现在离你出发已经9小时了,你的关门时间到了。”
       “我不会放弃登顶。”(信息来源《喜马拉雅守护者》)
       尽管在队伍出发前,桑珠就已经对“必须在9小时内登顶,否则一律下撤”的关门时间做了详细陈述,也获得了全部人的认可,但当这位客户面对只差一步的世界之巅时,欲望还是占了上风。


9cec1e9ddac86bddc08fe5b286a3be3d.jpg
第三台阶至顶峰的路,真的近在眼前,许多攀登者到此都不愿放弃登顶机会。图片来源:markhorrell.com
      双方僵持不下,客户感到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却被一个毫无理由的时间规定所束缚,愤然质问:“为何是9小时,不是8小时或10小时?”
      听罢,桑珠给出了三个理由,这也是制定“关门时间”最核心的三大考量——
第一,从氧气上计算。一瓶4升的标准氧气,开至正常的2档流量,可以持续使用8小时。冲顶时,每人配给两瓶氧气(包括向导),共维持16小时(但实际情况攀登中,没有经过特别专业体能训练的人,通常需要开至3档。因此,一瓶氧气的维持时间缩至5小时)。
      设置9小时的关门时间,是从冲顶至顶峰的路程,即上山时间,而下撤(即从顶峰至7790米营地)平均还需要8个小时左右,这还是以速度6-10小时来计算,若体力不支,则需要更久。
      这么一来,总耗时为16-17小时。一旦冲顶时间超过9小时,必然会影响到下撤时的氧气供给。要知道,在海拔83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没有氧气,对攀登者来说都是个灾难,更不用说是业余攀登者。
       第二,从历来的天气考虑,珠峰一过中午,顶峰便会吹起高空风,风力通常会达到20公里/小时。此外,不期而至的暴风雪也是常客。


af0bc8eb4cbc2989447c6d574552b589.jpg


登顶珠峰的途中,最怕的就是不期而至的天气突变。图片来源:linkedin.com

       因此,从20世纪人类开始探索珠峰至今,“上午登顶,中午前下撤”成为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惯例。毕竟,96年珠峰山难的前车之鉴,实在太惨烈。
      第三,从体能分配出发,通常会调动50%的能量上山冲顶,预留50%确保下撤(事实中,下山往往更耗费体能)。若用百分百的力气登顶,体能便会透支,那时再强壮的向导也无法将一个成年人从8000米以上的峭壁上背下来,更不用期待能有直升机救援,结局只有一个——永远的留在雪山上。
       听完了这些分析,客户没有说话,但也没有想要撤退的念头,
       “不登顶,我没脸下山。”
       “但从这个高度,以你的速度,至少还得一两个小时才能登顶。现在9小时已经过去了,你还剩一瓶氧气,根本不够下撤(信息来源《喜马拉雅守护者》)。”
       “氧气够,向导格桑平措的包里,有多备的一瓶。”一时间,对峙双方都没有再说话。突然,另一位跟攀向导次仁顿珠开了口:“即便氧气足够,你的体能也不足了。”
       次仁顿珠的判断不是空口言,他发现该客户在抵达海拔8600米时,步伐就很缓慢,且氧气调节器也开到了最大流量4档。此外,在到达第二台阶时,他还曾催促客户提速,但却始终快不起来。
      即便这样,客户依旧很坚持:“总之,我是一定要登顶的,你们别想阻止我。”
      “让我想想要命还是要荣誉”时间在慢慢流逝,不知不觉,桑珠看到身旁走过了已经登顶正在下撤的队员,同时风力也正在变大,
      “真的不能再等了。”
      “下撤吧,生命是首位的,只要人活着,珠峰一直在这里,下次还有机会。”折返的许多攀登者都开始劝说。
       突然,沉默良久的客户回了句:“你们不要跟我说话,让我想一想我是要命还是要荣誉(信息来源《喜马拉雅守护者》)。”
       这个回应,大大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桑珠立即用藏语让两位向导将客户的保护铁锁锁好,以防他因情绪冲动做出危险举动。


5e98a2a3c344153901ee1abfb46916d6.jpg


在能摸到世界第一峰的那一刻,是否连生命也变得不重要了?图片来源:snowbrains.com

       没人再说话,只有耳边越来越疾迫的风势。桑珠点起一根烟,想要缓解郁闷,但烟抽过半,他再也忍不住了:“你看,又起风了,再不下撤,上面的人都有危险。这么大的风,向导陪你登顶也会有生命危险,我是不会同意他们去送死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一队人已经在原地呆了接近半小时。
      眼看风势越来越劲,自己的体能也一点点的在流逝,客户勉强同意下撤。到达海拔8300米时,他的氧气瓶已用尽了。次仁顿珠将自己的氧气瓶卸下来给了他,无氧陪同下撤至7790米营地。
       攀登活动结束后,这位客户一直不愿意原谅桑珠,愤然离开大本营后也再没有过联系。直到第二年,他居然专程带着礼物来道歉,坦诚自己当时太冲动,脑子里只有登顶。冷静下来才知道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
“关门时间”是一种确保其实,若这位客户坚持一定要登顶,是否一定会发生意外谁也不知道,所以有人也大可猜测兴许能成功。


9f5534a3fb646c36513859d0e25ad8f7.jpg


大批商业登山队的出现,逐渐规范了“关门时间”这一操作理念。图片来源:adventure.nationalgeographic.com
       但这就是关门时间存在的意义所在,它是计算了一切风险后,划出的一条保证生命安全的底线。对这一概念的产生,国内攀登者周鹏有过一番考究:
      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美国高山领队斯科特·费希尔、新西兰高山领队罗布·霍尔以及新西兰高山向导安迪·哈里斯等人就提出了“关门时间”的概念。
       可以说,“关门时间”是商业登山的产物。在中国,商业登山始于1999年,此概念的提出也是在2000年前后(此信息也得到了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张江援、培训部主任马欣祥以及高山探险部次落等人的认可),真正明确则是在2003年珠峰商业队时期(信息来源:《小议关门时间》,作者:周鹏)。
       伴随着商业攀登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向往高海拔雪山,然而其中部分甚至从未有任何实际的攀登经验。于是,在既要保证攀登者生命,又要顾及登顶概率的条件下,“关门时间”的应运而生。
通常,针对每一座山峰,甚至对同一座山的不同季节,“关门时间”都会有差异,制定者则由最前线有经验的领队或向导完成,依据有如下几条:
       登顶时间记录,起码是近五年或更久;
       所攀山峰的天气变化规律,一般也是从已有的登顶记录中获取。以珠峰为例,研究当地的天气是一项极具技术性的职业,有经验的向导或指挥者都有多年的研究经验,才能担当坐镇或领队;
       冲顶阶段的路况难度,有无峭壁、雪坡、明暗裂缝等等;国内部分雪山攀登“关门时间”一览
       四姑娘三峰:一般冲顶时间为7小时左右,中午12点为关门时间;
       三奥雪山:冲顶时间为4-7小时,下午14点为关门时间;
       半脊峰:冲顶时间5小时左右,中午12点为关门时间;
       哈巴雪山:冲顶时间为5-7小时,关门时间为中午12点;
       玉珠峰:下午14点后该区域开始变天,风雪加剧;
       启孜峰:6-7小时,下午12点为关门时间;
       慕士塔格:下午16点为最后关门时间;
       唐拉昂曲:下午13点为最后关门时间;
       珠穆朗玛峰:下午14点为最后的关门时间(信息来源:攀登商业队计划)
       “关门时间”能否被打破?从“关门时间”的制定者与依据来看,它的确是历经时间检验,有科学依据的规则,恪守它,对攀登者来说是最安全的守则。但任何事情,总有例外,比如:
      严冬冬与周鹏首登的幺妹峰“自由之魂”路线,傍晚6点多才登顶;

5725da153fb8249e6549a2ca46d78dbb.jpg


“自由之魂”攀登线路,根据GPS实测得到。图片来源:emg.com.cn  制作:严冬冬 周鹏

       2014年2月,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与汤米·考德威尔(Tommy Caldwell)攀登菲茨罗伊峰的天际穿越时,更是在晚上7点45分开始冲顶,于凌晨两点半才到达菲茨罗伊峰;
      布鲁斯·诺曼德(Bruce Normand)与凯里·戴斯特(Kyle Dempster)攀登日乌且峰(海拔6376米)时,也是在傍晚6点多登顶,深夜下撤至冰川营地……


20858f93430257797bd7a72fc8dd69f0.jpg


布鲁斯与凯里攀登日乌且峰的路线。图片来源:planetmountain.com  摄影:Bruce Normand

       分析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攀登,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
       都是不随商业攀登队的自由攀登;大多有着较为资深的户外攀登经验,此前攀登过若干相同级别的雪山,能够对天气、路况等临时突发状况做及时应对;体能上有一定保障,能够自主攀登,不需要额外照顾。
简言之,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或者说只适用于一小部分登山者。
      说到底,登山更像是一场项目管理,出发前的每一步都需要依据前人的经验做预备。装备之类自不必说,天气状况、路线设定、体力分配、路况分析等都需要一一做足功课。
      但真正在攀登时,以上每一项都有可能出现变数,如果遇到天气状况较好,体能也尚可,但已经超过“关门时间”的情况,经验丰富的攀登者确实可以进行重新审视,视情况做是否延长冲顶的决策。
      然而,一旦做出了跨越“关门时间”继续冲顶的决定,就意味着需要面临更加艰险的下撤,走错一步后果都不堪设想。2009年11月23-27日,严冬冬与周鹏首登幺妹峰“自由之魂”路线的时候,就经历了这一切:


2e2b31435399a34f6ce3cf3c4b7a2e61.jpg


当到达幺妹峰南尖峰时,周鹏的身后已经能看到夕阳余晖了。图片来源:emg.com.cn  摄影:严冬冬

       此时已经是18:10左右,风非常大,并且天正在黑下来,我们决定不登中央尖顶和北尖顶。在南尖顶峰只待了几分钟后,下撤开始。
       计划先沿着上来时的脚印回到冰壁边缘,由周鹏用冰镐保护我下降做保护站,我再保护他倒攀下去。然而,离冰壁边缘越近,雪面就越硬,加上天色变黑,大风又一直在吹,已看不清雪上淡淡的冰爪印,结果搞错了下冰壁的位置(信息来源:《The Free Spirits首登幺妹峰中央南壁“自由之魂”路线》,作者:严冬冬)。
       这时候,在近乎仰角的直壁上下降了几米的严冬冬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在松软的雪冰里打了一根13厘米的冰锥挂上,觉得不保险,又加了一根20厘米冰锥,随后大喊告诉周鹏需要退回到原来位置,进行倒攀,再横移。
       但周围的风太大,周鹏并没有听到严冬冬的声音,而是决定就沿着绳子垂下来的地方倒攀。这让一直在上面收绳子的严冬冬非常害怕,因为“那两根冰锥是打在松冰里的,而且自己没有清掉表层的烂冰。”
随后的一段时间,感觉过得极为漫长:
       似乎过了无穷无尽的时间——尽管实际上只有几分钟——周鹏终于倒攀完了那几米的直壁,把体重过渡到了靠上面的那根冰锥上。我们决定扔一根冰锥在这里,直接用铁锁挂绳子下降。
       周鹏先下,还好,半段绳长没用完就到了底。然后我再下,发现连接在锁上的120厘米扁带套怎么都解不下来,无奈中只好把它也留在上面。这样算来,我们在这里总共损失了一根冰锥、一把锁、一个120厘米扁带套(信息来源:《The Free Spirits首登幺妹峰中央南壁“自由之魂”路线》,作者:严冬冬)。
       最终,两人安然无恙地从西南山脊与南壁交界处的雪檐边缘倒攀翻了下来,回到了南壁。此时,原本呼啸的风也停止了,一切归于平静。


883c0eb4b0e7105dfc872b7ceec6cec3.jpg


6130米过夜的雪洞(摄于次日日出后不久)。图片来源:emg.com.cn

       但考验并未停止,当两人往右横切几步后,天已经彻底黑了,只好就地挖洞过夜,这一晚上却并不好过:
尽管几乎没有风,并且从雪檐垂下的冰柱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起到了一定的保暖作用,但这仍然是一个难熬的夜晚。
       我们变换了几次姿势,总也找不到非常舒服的睡相,并且每次迷迷糊糊睡着不久就会感到非常冷,只能强迫自己醒过来活动脚趾、摩擦膝盖。
      每次摘下厚手套取出怀中的水袋喝水的时候,我都会顺便看一下表,告诉自己,这一夜剩下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信息来源:《The Free Spirits首登幺妹峰中央南壁“自由之魂”路线》,作者:严冬冬)
       也许你会感叹周鹏与严冬冬对眼前状况的精准判断,但要知道在此次攀登前,两人曾两次尝试过幺妹峰的中央南壁路线(一次在2008年12月,最终抵达接近海拔5600米处,第二次则在2009年2月,到达海拔5950米处)。
第三次的成功,或者说能够在支撑他们在超过下午两点钟还能有自信继续冲顶的理由,绝对不是一时的脑热,而是前两次的经验积累。
       对绝大部分山友来说,“关门时间”看似是一种束缚,但依旧是保证安全归来最有利的法则。只有等到积累足够经验,对风险有一定把控预判能力时,才能进行更多的自我探索。
      说到底,“关门时间”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一把衡量自身攀登能力的标尺。
      相关阅读《为什么要早起出发登山》——冲顶日的时间分配法则。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5: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自雪线之上,学习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

© 2025 红茶馆论坛( 粤ICP备13007197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壹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