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1日 15: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0
中新网兰州12月1日电 (记者 冯志军)11月进入冬季供暖期以来,中国冬季大气重污染城市兰州经历了历时多日的灰霾天气。无论天阴或是天晴,空气中持续着“雾蒙蒙”的压抑,城区南北两山是视线所能触及到的“极限”。对多数市民而言,白天不敢开窗户,尽量避免户外活动,这是他们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来自兰州市环保局的消息称,12月中下旬开始,以石化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兰州市将按照国家“新标”在当地政府网站、环保网和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向公众发布包括PM2.5在内的6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数据。
“在过去,很多兰州市民会觉得官方公布的空气质量说是不错,为啥他们会觉得感官上还是有问题,‘新标’发布后将消除人们的这种疑惑。”兰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李磊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称,“新标”增加的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这三项污染指标,能让市民更详细的了解到兰州真实的污染状况。
尽管这个数据在中国东部沿海多个城市已经或正在公布,但对于每年冬季11月至次年3月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大气污染程度持续位居中国前列的兰州城而言,“新标”无疑更加严格,达标天数也可能进一步减少。因此,这样的“动作”便倍受市民关注。
不过,他们关心的并不是简单的数据本身,而是数据背后可能影响他们身体健康的大气污染状况是否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多数市民认为,“新标”公布污染指数是官方下决心彻治大气污染的一种“决心”,它来自今年以来采取的几次大规模治污行动。
今年以来,兰州市启动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对造成大气污染的工业项目、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和供热用煤采取了多方面的行动。这项被称为兰州“治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为期3年,总投资额达700亿元人民币,几乎是这座城市2011年财政收入的两倍。
受两山夹一河特殊的地形地貌、不利气象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等“先天”不足,加之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制约等“后天”影响,大气污染一直是困扰兰州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冬季更为突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兰州市就开始实施了以“蓝天计划”为主的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但时至今日,兰州冬季大气污染仍没有收到明显的改观。
在今年下决心“根除”大气污染的近半年时间里,兰州市用更为清洁的天然气取代冒出滚滚浓烟的363台燃煤锅炉。当地环保部门预计,通过此项措施可以减少散烧原煤120万吨,削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3项主要污染物近2万吨。
兰州市的130家工业企业也将在3年内搬离城市主城区,今年就已经有28户工业企业启动了搬迁工作。兰州市政府还宣布,主城区今后不再布局污染项目。
李磊介绍,截至11月底,兰州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天,一些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同比基本持平和出现下降。但进入11月份供暖期之后,由于气象条件等因素限制,兰州市连续出现了多日的雾霾天气,当月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减少两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