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当因黄河而诞生的人文传奇
本帖最后由 五泉山人 于 2012-9-25 10:22 编辑阳光照射下,陡峭的台阶,带着些许神秘感。
空心楼内部。
修筑在高台上的建筑。
千年古渡口。
北武当的门神——尉迟敬德。
武当山不仅是一座道教名山,更是一座因武术而被赋予种种神秘色彩的传奇之山。然而,在距离武当山数百公里之遥的甘肃黄河岸边,有一座山,人们也用武当山来称呼它。这就是白银水泉黄河岸边的北武当山。
南北两座武当山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北武当是否也流传着神秘的武术流派呢?8月中旬,我们来到黄河之滨,寻访留在黄河岸边的人文传奇。
黄河之滨
地理是因人而存在的,没有了人类的活动,地理也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北武当距离兰州一百多公里。这里依山傍水,山是北武当山,水为黄河之水。从兰州出发后,一路沿高速公路向北方而行。比起数十年前,没有火车,缺少汽车时人们的出行,我们虽快捷了,但却没有了那种悠然而行的氛围。在解放前,兰州人到北武当大多坐羊皮筏子,顺黄河而下,沿途惊险重重,最后在这段稍微平缓地方靠岸。下了高速,过水泉镇,向南而行,走不远就拐入通往黄湾村的便道。顺路直行,我们直奔黄河岸边。眼前,滚滚而来的黄河在巨大山崖的横亘之下,拐了一个差不多九十度大弯,向东北而去。
我们要去的北武当就在巨大石崖的对面。汽车钻入了高高的玉米地。今年雨水多,再加上有黄河水的浇灌,玉米长得分外茂盛。玉米秆高过人头,苞谷金黄而粗壮,它们时常挡住了我们的视线。透过玉米地,黄河在不远处若隐若现。顺着田间的便道,大约走了三四分钟后,一片高耸的建筑群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就是北武当了。山门口悬挂一块黑匾上书金字“北武当”。这片建筑群也被人们称作真武神庙,整个建筑群大体分为两部分,都沿着地势从低处往高处分布。
正是农忙季节,寺院人影寥寥。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拾级而上。朋友说,北武当的地形构造极为奇特,山脉分为南北两部分,建筑也分别以此而建设。北山像一座趴着的大乌龟,眼睛盯着黄河对岸的塔儿山,建筑群自然也修建在龟背。自然,南面的山形像蛇首。龟蛇形成的灵兽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玄武。它和青龙白虎朱雀为四大神兽,成为北方的神祗。我们眼前这座寺院也表达这样的文化内涵。
随着台阶层层升高,远方山脚下的黄河愈发清晰。这里地处黄河之滨,有这样一座居高临下的寺院,显然不仅仅是为了供人们祭拜这么简单,显然背后有着它深刻含义。
迭烈逊堡
台阶不仅陡峭,而且级数也非常有讲究。我们沿着台阶而上,进山门,走空心楼,经头天门,过二天门就直奔山顶的大殿了。细细考究,一路上我们所见到的基本建筑构成,和一座城堡相类似。
据说北武当初建于西汉太初年间,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规模的修建。这些修建给这里留下了大量人文血脉。明正统二年,设立陕西靖虏卫,下设迭烈逊巡检司,在边上修建了一座空心楼,作为瞭望哨,防备从北方过来的游牧民族。到了清代,人们才逐渐改变乃至取消了巡检司。至今,还保留着明代《重修迭烈逊庙碑记》的石碑,碑上详细记述了重修寺庙的经过。依照记载,人们发现这座寺庙,先叫真武庙,后来改名为迭烈逊庙,再后来叫做北武当。原先,在二天门上曾经有一块匾“真武神庙”,是明嘉靖时固原总兵黄时修建庙宇时所悬挂。可见寺院由来已久。
通过二天门后,就到了大殿所在的院落。这是一座修建在高台之上的院落。以前。高台高约3丈,宽约10丈,南北长约17丈,人们记忆中四周墙的地基是用九层条石交错而成,石条上方再用青砖,而青砖则是用糯米汁和石灰搅拌而成。人们考证这种材料、工艺,和明长城修筑毫无二致。可惜的是,后来大殿的高台被拆毁了,石条也散落民间。如今的高台是水泥砌就的。
细细考究,山间建筑多为青石条所砌,虽然过去多有毁坏但当年的风貌依稀可辨。我们发现,在二天门和大殿的院落之间,用一个庑廊相连,下面则是一座小桥。据说,过去用的是搭板,去掉搭板,就成了壕沟,将进入大殿院落的通道封死。
一座寺院为何给人一种易守难攻的感觉呢?这要从寺院的地理位置说,这里靠近黄河岸边,前方不远就是一座千年古渡。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渡口,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掀开往事,这里曾经修筑一座城堡,名叫迭烈逊堡。高台或许就是城堡最后的防御阵地了。
这段往事要从明初说起。明初,元将贺宗哲攻凤翔不克,逃到六盘山,从迭烈逊渡黄河。后明政府此地设立巡检司防守,尤其在冬天,更是增兵防范。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通往河西走廊军粮畅通。
迭烈逊巡检司在西北的名气不小。这里一直是抵御元军南下的重要支点。就连后来靖虏卫的设置,也是迭烈逊巡检司提出来的。可见这个地方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神庙是为城堡居民提供信仰的场所,更是供民众聚会的公共场所。自然也修建在高台之上,以确保它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会在这里修建如此坚固一所寺庙的原因了。
兴盛之时,迭烈逊巡检司管辖墩台十二座,边墙七十里。如今,迭烈逊堡早已是人去楼空,管辖的边墙也残破不堪了,只有我们眼前的庙宇香火依旧。
以水为脉
如果说山脉是大地的骨骼,那么水就是大地的血脉。我们曾经探访过许多古遗址,它们往往伴随着水而存在。这既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也是山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地理特点。
北武当紧挨着黄河,长久以来,这里有着大量和黄河有关的故事。人们依黄河而居,那么和黄河有关的一切,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岁月的发酵中成为各种神话传说。
这里有个昆仑神钟漂到大河的故事。很久之前,这里参加三月三庙会的乡亲们忽然听见黄河中响起了洪亮钟声。人们大惊,黄河中为何会有钟声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跑到黄河边后发现三口大钟在河中半沉半浮。这可是好事,人们七手八脚把一口大钟拉到跟前,可是另外两口钟怎么也拉不到岸上,就在人们着急之时,两口大钟碰在一起咣咣直响,人们仔细一听,原来发出的中卫宁夏的声音,这下人们心中释然了,原来这两口钟是给宁夏中卫的。后来又有说法,这几口大钟是从昆仑山而来,专门供黄河沿岸的寺院使用。传说虽然不实,但从一个侧面说明,黄河给这里提供精神营养。无论如何,这口大钟就成为北武当的镇寺之宝。据说,几十年前,人们用大锤砸了好几天才砸碎。
依山傍水,注定要和山水结缘。不仅有这样的传说,更有黄河结冰送尉迟敬德过黄河、石狮吐血退黄河水。据说一年黄河涨大水,水涨到了北武当的真武神庙。眼看着大水就冲进了庙里,形势万分危急。结果,庙门口的两个汉代的石狮子,仰天大吼三声,吐血数斗,大水竟然乖乖退到西山脚下。北武当前面荒滩就变成了万亩良田。水给了人们生存的依赖和基础。
民间传说,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北武当供奉的神祗是真武大帝是北方水神的缘故。其实,这是自然地理长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记忆的缘故。
站在空心楼下,向四周眺望,正是丰收在望的田野。这块土地,因黄河而兴旺,因黄河而忧患,黄河已经渗入到他们血液深处。
自己顶一下
页:
[1]